采取有效措施加快农作物生育进程
作者:王巍 来源: 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更新时间:2018-06-25 16:59:00
近期的连续降雨,我市旱情解除,广大农民要抓住当前雨水充足、光热资源丰富的有利条件,强化田间管理,采取切实有效措施,促进苗情转化升级,加快农作物生育进程。具体指导措施如下:
一、加强中耕管理
中耕管理以灭草、增温、保墒、培土为重点,玉米、大豆田加快铲趟进度,促进幼苗快速生长发育。毁种、大面积补种地块出苗后,立即进行垄沟深松,放寒增温、疏松土壤,后期及时铲趟。
二、强化田间除草
在结合铲趟的基础上,采用人工和化学除草相结合,及时开展除草作业,选择除草剂时以作物安全、无土壤残留为出发点。对于苗龄普遍超过5叶期的玉米田,可使用硝磺混莠去津或苯唑草酮混莠去津,避免使用烟嘧磺隆及其混配制剂,以防出现药害事故。大豆田可使用烯草酮、精喹禾灵混氟磺胺草醚、异恶草松、灭草松等药剂。鉴于目前早田苗龄大小不齐,杂草草龄较高,基数较大,施药时特别注意不能随意增加药量,要适当加入植物油型、有机硅型助剂以提高药效。对于个别玉米茬改种大豆或毁种大豆地块出现的莠去津等除草剂药害,可喷施碧护、芸苔素内酯等植物生长调节剂,以促进作物恢复生长。水田茎叶要针对田间不同草相,科学选择高效、安全性好的除草剂,严格按使用说明书操作,如嘧啶肟草醚(韩乐天)、五氟磺草胺、氰氟草酯、氯氟吡啶酯或2甲4氯+灭草松等除草剂,保证防控效果。
三、做好水稻水层管理
水稻要根据田间分蘖情况,采取相应的灌溉措施。如田间长势繁茂,水稻茎数达到计划的80%,则应适时排水晒田,一般晒田5天左右,控制无效分蘖,晒田后恢复正常水层管理。如田间茎数不足,应继续实行2-3cm的浅水管理,增温促蘖。进入7月份,应注意天气变化,逐渐加深水层,7月中旬前后,在水稻孕穗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期遇有17C以下低温,应把水层加深至15cm以上,深水护胎,防御低温冷害,低温过后恢复浅水层管理。
四、科学合理追肥
为及时补充营养,促进农作物生长发育,提高抗逆性,应结合中耕做到及早追肥。玉米结合铲趟亩追尿素15-20 公斤,为提高肥效要做到侧深追肥。追肥时要查田补弱,部分苗小、苗弱的地块玉米可结合最后一次中耕进行二次追肥;大豆要根据苗情长势酌情使用叶面肥,苗小的地块可在三片复叶展开后每亩叶面喷施0.16-0.2公斤磷酸二氢钾加0.16公斤米醋,有条件的地块也可增施硼、钼等微量元素;水稻应控制氮肥用量,对苗小、苗弱、分蘖不足的地块可根据施肥总量情况酌情增加施氮量。追施时可优先选择速效肥料,如硫酸铵或喷施含氮叶面肥、氨基酸叶面肥等,在分蘖不足的地块考虑穗肥前移,亩施硫酸钾4-6公斤,壮秆攻大穗。
五、病虫害防控
要积极做好病虫害预测预报,以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早田重点防控草地螟、粘虫、黄草地螟、大豆蚜、大豆红蜘蛛等虫害,防治大豆蚜虫可用吡虫啉、啶虫咪类药剂,防治大豆红蜘蛛可用阿维菌素或甲维盐等药剂。草地螟、粘虫、黄草地螟等虫害在幼虫三龄前做好防治,可使用苏云金杆菌、灭幼脲等生物药剂进行低龄幼虫期防治;化学防治可用甲维盐、氯虫苯甲酰胺、高效氯氟氰菊酯等药剂。在田间杂草上发现高密度幼虫时,可将杂草铲除并翻埋处理,且化学除草前应先喷杀虫剂防虫,以防幼虫迁移到作物上为害。同时,要积极做好中后期玉米螟、玉米大斑病、大豆叶部病害及水稻稻瘟病的防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