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农民日报 》( 2018年07月18日 06 版)
“阿伯。”
“小朱,又来啦?”
“是啊,来宣传垃圾分类了。”
一大早,走在浙江桐乡市石门镇民联村新村点的小路上,朱研宇不时地向路边的村民扬扬手中的宣传资料,笑呵呵地打着招呼。很多个早晨,“垃圾分类”和这个“90后”小伙儿的故事,都是这样开始的。
年轻的“卫生委员”
1993年出生的朱研宇是地地道道的民联村人,也是民联村村干部。2016年,他当起了村里的“卫生委员”。
卫生工作涉及家家户户,而且一干起来“没有底”。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大家对生活环境的要求是越来越高了。朱研宇是村里年纪最小的村干部,虽然工作时间不长、经验不足,不过年轻也有年轻的好处,就是干劲十足。
从去年9月起,桐乡开始把生活垃圾分类处置工作由市区向全市推广,定下了到今年底在全市范围内实现生活垃圾分类覆盖面达到90%,2019年实现100%的目标。
说起生活垃圾分类,生活在桐乡市区的居民并不陌生,但对于农村村民来说,大多数是听过、没试过。作为村里的“卫生委员”,如何让全村老百姓知晓垃圾分类并懂得分类,这是摆在朱研宇面前的一道难题。于是朱研宇自个儿摸索了一番,把原本印象中概念性的“垃圾分类”变成了实际操作。
说话间,朱研宇走进路边一家农户的家中。一间房屋内,七八个阿姨围坐在一起做工。“阿姨们好,我是村里的。不知道你们知不知道垃圾分类?”朱研宇进了门,先热情地打了声招呼,见引起了大家的注意,然后举起手中垃圾分类的宣传资料,向阿姨们介绍起来。
“哎呦,剩菜剩饭要单独扔开?”
“对的对的,垃圾也要分分类,剩菜剩饭算是厨余垃圾。”
“垃圾还能积分兑换?”
“是啊,以后每周三,阿姨们有空,可以带着旧电池、坏灯泡这些东西来村里换积分,积分可以用来兑物品的。”
阿姨们陆续放下了手中的活计,接过垃圾分类的宣传资料细细翻看起来,在你问我答间,朱研宇不厌其烦。而这样类似的问题,从村里开始推广垃圾分类开始,他已经回答了不知多少遍了。
走出门外,朱研宇并不急着离开,而是把一张垃圾分类的张贴画贴在这户农户门口的墙上,上面哪些算餐厨垃圾,哪些是有害垃圾、其它垃圾,图文并茂,一目了然。
不到一上午的时间,朱研宇就走了好几户人家,一路上还走走停停,时不时地看看路边的垃圾桶,是否有破损或是异样。如今,民联村760户人家门口都放上了其它垃圾的灰色桶,32个有害垃圾分类亭也建立起来。
找到宣传小窍门
“硬件设施差不多都弄好了,最关键的还是要改变大家扔垃圾的习惯。”在做宣传时,朱研宇碰了几次壁,终于找到了“小窍门”,专往人堆里扎。朱研宇说,之前他不管人多人少,见着人就开讲,往往在面对一个村民时,效果最不好,就是“尬”聊,互相接不上话。但是人多就不一样了,热闹,话题也聊得开了。
临近中午,朱研宇回到了村里稍作休息。这一天是星期三,正好是民联村进行有害垃圾分类积分兑换的固定日子。到了下午,“生意”就接二连三上门了。
“小朱,你看这些灯泡亮不起来了,是不是要给你们?”村民钟师傅拎着一袋废旧灯泡找到了朱研宇。他看了看,利索地给钟师傅做好了登记,“一共11只灯泡,给你积5.5分。今天要换东西吗?”钟师傅扫了一眼登记表,笑笑说以后家里有积攒了再来。
“食盐、洗衣粉、纸巾……我们这里可以用积分换好多东西呢。钟师傅,回去了别忘了多帮我们宣传宣传。”送人出门时,小朱还不忘再把垃圾分类“推销”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