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农民工功不可没
记者: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进程中,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发挥了什么历史性作用?
纪韶:改革开放前,计划经济体制和城乡二元分割体制严格限制着农业人口进入城镇和在农村自主发展非农产业。家庭联产承包经营的实现,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调动了农民发展农业生产的积极性,赋予了农民家庭支配劳动力和劳动时间的自主权利;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形成了气势磅礴的农民进城务工经商大潮;沿海发达地区和大中型城市郊区的农民就地就近向非农产业转移就业。最兴旺时,全国农村有2000多万家乡镇企业,吸纳了1.2亿名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
之后,随着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深化,城镇中的合资企业、外资企业、私营企业、国有企业改革全面铺开。顺应城镇正在兴起的工业化大潮,农民工大规模跨地域流动就业,满足了城镇兴起的工业化浪潮对大量劳动力的需求,对我国已形成多年的城乡割裂的劳动力就业二元体制形成冲击,由此推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不断向着更深层次拓展。
改革开放40年,是我国实现从农业国向工业国发生历史性转变的重要阶段。40年中,我国城乡人口分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1978年,我国城镇人口仅占总人口的17.9%;刚刚过去的5年,我国城镇化率从52.6%提高到58.5%。如此持续、快速、大规模的常住人口城镇化进程,是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拉动的结果,更是广大农民工为追求自身幸福生活而奋力打拼的结果。可以说,我国快速成长为居于世界前列的制造业大国、国际贸易大国、经济总量大国,在这个过程中,亿万农民工功不可没。
农民工返乡创业成为农村脱贫的重要力量
记者:政府工作报告提出,鼓励支持返乡农民工、大中专毕业生等从事现代农业建设、发展农村新业态新模式。当前,我国农民工就业有哪些变化?
纪韶:首先,农民工就业有了新就业形态。40年前,农业中释放出来的农民工主要转移到了工业和建筑业。现在我国进入后工业化发展阶段,从经济转型看,工业经济转向服务经济,第三产业比重超过第二产业。从工业中逐渐被转移出来的农民工转移到服务业中,农民工从事现代服务业的新业态将成趋势。购买服务在追赶购买产品,而购买服务中的家庭服务、外卖、快递等业态,正是农民工劳动参与率最高的行业。这是农民工就业的新走向。
其次,农民工开始向新技术工人转变。改革开放40年来,农民工在流动就业中发生了分化:平行流动和向上流动。职业向上流动的主要是“80后”,他们由中低端劳动向中高端劳动提升的空间比较大。如今的第三代农民工发展将从技能素质提升拓展到文化素质提升,从改变劳动生产和生活的条件,到融入城市全面享有公共服务。农民工将扛起现代产业工人的重任。
最后,农民工返乡创业成为新热潮。近年来,以农民工为主体的人群选择从城市回到农村,他们有多年在城市打拼的经历,带着在城里积累的见识、技术、经营管理理念、产业运作经验和资金返乡创业。这部分人群主要集中在中西部地区,及山东等省份。
推动农村精准脱贫的一个重要力量就是农民工返乡创业。党中央强调发展要以人民为中心,国务院连续发文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农民工返乡创业催生了无数民营、小微企业,成长出一批批实体经营者和小企业家。农民工面向市场因地制宜创业推动了乡村产业兴旺发展,促进了农民就业增收。农民工返乡创业已经成为现阶段解决农村贫困问题的重要抓手。
让有条件的农业人口在城市顺利落户
记者:政府工作报告提出,5年来,我国8000多万农业转移人口成为城镇居民。2018年再进城落户1300万人,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当前农民工进城落户还有哪些困难?如何能让他们留得住、稳就业?
纪韶:农村劳动力的跨区域转移就业,将贯穿于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现代化强国的全过程,“农民工”这个特殊称谓,还将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存在。而外出就业的农民工及其家属的境遇,也将成为衡量我国改革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
对此,我认为应该建立起通畅、低成本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和农业人口转化为市民的体制机制及政策体系,深化户籍制度改革,让有意愿、有条件进城落户的农业人口顺利落户,顺利地转为市民。此外,可以在城镇普遍实行居住证制度,使进城就业的农村劳动力及其家属享有与当地市民同等的权利和义务。同时,着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加快推进公共基础设施、基本公共服务、基本社会保障制度的城乡均等化,这是我们在现代化进程中不可偏废的任务。
让返乡创业农民工留得下、稳得住
记者:当前,农民工返乡创业成为热潮,您认为应如何让返乡创业农民工留得下、稳得住?
纪韶:我认为,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工作可以从以下几点考虑。
一是落实相关税费优惠政策,支持试点地区加快出台降低门槛、财政支持、金融服务等创新性政策措施,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
二是科学规划返乡创业园,这对稳定返乡就业创业人员十分关键。合理使用土地等资源,让乡村的经济活动发挥集聚效应。应结合当地既有资源和实际情况进行创业园区定位,同时引进园区创业导师,指导农民工制订创业计划、为他们推荐创业项目等。
三是引导乡镇找准自身定位,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乡镇产业名片,实现产业要素集聚,培育出规模化、链条化的优势产业集群,推动返乡创业集聚发展。
四是发展生态农业是必然趋势。应该瞄准现代农业、生态农业,比如家庭农场,实现土地集约化和规模化种植,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五是应该特别注意规范返乡创业的政府公共服务保障,缩小城乡差距,提升广大农村地区的吸引力,留住回来的农民工。(胡克凡)